乡村医疗守护亿万农民健康去九宮格交流防线_中国网

作者:

分類:

健全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是筑牢亿万农民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随着健康中国战略深入实施,我国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取得了扎实成效,形成了覆盖全面的服务网络,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关注解决。如何让农民拥有健康体魄,补齐乡村医疗健康发展的短板,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积极“支招”。

兜底强基——

筑牢农民群众健康“第一道防线”

当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有没有”问题已得到解决,正在向着“好不好”转型提升。健康体魄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老乡们不生病、1對1教學少生病,保持较好的生活品质,才能有效推动乡村振兴。

“因为乡村医疗服务能力不足,村民经常不得不去城市看病。但在城市看病,除了会增加交通、住宿等额外的负担,还面临医保报销比例降低的问题。因为乡村居民大多购买的是新农見證合,在城市大型医院的报销比例低于城市医保。”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汀坪乡大水村村医杨进军向记者讲述了解的情况,“老乡们特别希望让更多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舞蹈教室到基层,让更多基层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如何能让优质医疗资源留得住、用得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县域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全国政协委员、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傅小云建议,积极探索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优化县域医疗资源。这种医共体模式统合县、乡、村医疗资源,推动实现一般疾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

乡村急危重症救治是一个难点。“前段时间,村里有人突发脑梗,我们赶去进行了降压、输液,要是再晚一点,会非常危险。”说到这里,杨进军仿佛又回到了当时的场景,松了一口气。针对完善急危重症救小班教學治体系,傅小云建议,要建设从村寨到县医院总院、医疗次中心的快速救治通道,不断提高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致残率,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供给水平。

“农民一旦得了病,往往小病拖、大病扛,很容易耽误病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主任王贵齐建议,要推动农村癌症筛查早诊早治工作,降低癌症死亡率,减轻癌症病人的经济负担,通过健康扶贫的方式,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家教場地返贫问题。

心搏骤停发生时,最佳急救时间只有短短4分钟左右,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并使用AED除颤是最有效的抢救方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常务副会长兼法人秘书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敖虎山建议,在基层开展急救知识科普讲座,建立心肺复苏普及培训长效机制。

整合资源——

留住乡村健康“守护人”

“人才是健康中国建设的基础,也是强基层的重要保障。”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浙江省委会主委、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在调研中发现,基层很多地方有50%-60%的医疗任务由乡村医生承担,最高龄的乡村医生有85岁,但依旧在问诊。促进乡村医疗体系建设,关键要从人才队伍入手。

“我二十岁就开始当村医,干了有30年了。”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太康县高贤乡汪庄村村民陈国厂深知这一行的“苦与辣”,“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干这行?一是因为待遇低;二是因为不分白天黑夜,不管刮风下雨,村民有看病需求时,村医得随叫随到,有的年轻人受不了这种生活方式;三是在农村诊疗环境下,村医会面临一些医疗风险和医疗纠纷,比较难处理。”陈国厂建议,提高村医待遇,加快让更多“编制”落实到村医身上,让更多年轻人愿意投身到村医的队伍中。

“村医是村镇健康的守门人,但是很多人却没有行医执照,缺乏培训机会。”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建议,“以三级甲等医院为核心,组织村医培训,为乡村培养优秀医疗人才。”过去6年,刘清泉团队已经为河北、内蒙古、贵州等地乡村培养了600多名村医。

全国政协委员、西藏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巴桑卓玛对乡村医疗人才的重要性更是深有感触:“虽然许多乡镇和社区装备或更新了DR(数字X线摄影)、B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设备,但由于缺乏技师和诊断医生,部分设备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高原地区人民面临着高原病的困扰,需要培养高原医学人才,服务乡村医疗事业。”

“为了提升乡村医务人员水平,国家推行建立区域医疗中心、‘大手牵小手’行动,城市医务人员每年也会去乡村义诊。但这并非常态化办法,更关键的是要让乡村医疗具备‘造血’功能,要吸引优秀医生下到基层,并且留下来。”全国政协委员瑜伽教室、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朱同玉说。

挖掘瑰宝——

擦亮中医药这一“金字招牌”

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和瑰宝。当前,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不少挑战。

中医药起源于农耕文明,本就来源于广大农村,但目前在农村的应用却比城市要少,农村居民对中医诊疗的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

“在老百姓看来,中医药既神秘又神奇。神秘的是,中药的理论让现代人理解起来还有一些难度;神奇的是,中药的疗效让患者啧啧称奇,小到感冒大到慢性病、疑难病,中医药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脾胃病所所长唐旭东在基层调研中发现,多数乡村卫生室只能提供中成药或简单的针灸、拔罐、推拿等服务,运用中药饮片、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服务能力还很薄弱。

要解决这些问题,唐旭东建议,要加强财政投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乡镇卫生院中医馆、村卫生室中医阁等建设,改善基层中医药服务条件,坚持中西医并重培养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加大对基层中医药服务的医保支持力度,鼓励将符合条件的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看好医、用好药,就需要让道地药材更地道。中药材是中药方剂与成药的原材料,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是中药材产业的发展趋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原党委书记王笑频建议,进一步加强中药材规范化基地建设,从源头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我们武陵山区气候适宜,生态环境优越,非常适合种植中药材,如今我们已经从‘林里有药’转变为‘药能旺林’,道地中药材已成为农民的‘致富方’。”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湘西七绣坊苗服饰文化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石佳说。对于未来如何加快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蹚出一条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共富新路径,石佳建议,建立配套的中药材种植、加工、生产、展销、物流和检测体系,实现对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我们要擦亮中医药这一金字招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应用好。要加大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惠及基层,特别是乡村百姓的疾病防治和康复,要着重推进疑难疾病、重大疾病的中西结合研究,让更多的中医药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造福全世界。”唐旭东说。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