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questId:688533239509a9.51011402.
浙北山區的安吉縣魯家村,有2200多位村民。村民們都說,心中最幸福的聲音,便是村中旅游小火車的鳴笛聲。“嗚”的一聲,響徹小村,聽似煩人,為何人人期廣告設計盼?老道具製作百姓一語道破:火車一響,黃金萬兩。有游客,就有收入,大伙兒都是“股東”,自然有我一杯羹,能不開心嗎?
村黨支部書記朱仁斌深有感觸:魯家從未像今天般心齊,今天般昂揚。可又有誰知道,在他上任前,這里曾是遠近聞名的沈浸式體驗落后村、空心村,村集體收入不足兩萬元,還背負著150萬元的外債。時至今日,魯家借用“美麗鄉村”的支點,把整個村打造成景區,撬動了20億元的投資,村集體資產增至1.2億元,2016年村民純收入達到32850元。2017年8月,魯家還入圍全國首批1包裝設計5個國家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
說實話,魯家村實在太平凡,名人故居、名展場設計勝古跡、產業業態,一樣都沒有。盡管離縣城不遠,可路況很差,難有區位優勢。這樣的鄉村在中國遍地都是,緣何魯家能在短短幾年,成就這段從資不抵債到富甲一方的“逆襲”?帶著這個問題,記者走進魯家村尋找“致富密碼”。
改造環境、植入產業,推進整村式發展
魯家有13個自然村策展,過去,一沒資源,二沒產業,大部分人都外出打工,農田山林荒廢不少。在外闖出名堂的人有很多,但愿意回來的卻很少。一些村民辦豬場、養雞場,基本屬于自給自足,利潤開幕活動不高,污染不小。
泥巴路、土坯房,房前屋后的臭茅坑,全村16.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沒有一個垃圾桶。一到梅雨天,村道污垢不堪。魯家溪是村里的母親河,可河床里滿眼垃圾,碰到展場設計連續大雨經常發洪水。眼見村莊日漸衰敗,許多人連家庭聚會都放在了城里。
作為土生土長的魯家人,朱仁斌同樣長年在外經商,可心里仍然念著村莊。2011年換屆,他當選村黨支部書記,準備用行動來改變落后面貌。幾天后,縣里開大會,公布187個村的衛生檢參展查結果,魯家竟然全縣墊底!會上會下,朱仁斌滿臉發燙。
魯家未來路在何方?依靠工業經濟顯然不可能。安吉是美麗鄉村建設的發源地,朱仁斌馬上想到能否借此機會,先把基礎條件改善好。可一算,創建美麗鄉村的精品村需要1700萬元的資金。盡管政府有部分補助,但對于負債累累的魯家來說,差距遙不可及。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錢,怎么辦?朱仁斌決定采取多種方法搞籌資:首先,盤活土地資源,籌得500多萬元;緊接著,整合美麗鄉村建設補助金和各項涉農項目資金。最后,實在太窮,朱仁斌就到處籌錢,甚至還個人作擔保去借款。個中艱辛,難以言說。
就這樣,一邊籌錢一邊干。修建辦公樓,添置籃球場;鋪了水泥路,再予亮化和綠化;通了自來水,每個自然村又建了化糞池和污水處理池……才幾個月工夫,當年,首批4個自然村都通過了縣美麗鄉村精AR擴增實境品村的考核。有了示范帶動,剩下的自然村紛紛效平面設計仿。兩年后,魯家成功獲得“美麗鄉村精品村”的稱號。
光有好環境還不夠,朱仁斌明白,想要可持續發展,“造血功能”必不可少,這就得植包裝盒入新業態。正當躊躇不定之時,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提家庭農場,這令朱仁斌眼前一亮:村里有1萬多畝低丘緩坡,發展農場再合適不過!
關鍵是怎么把美麗鄉村和家庭農場結合起來?這時,朱仁斌作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出資300萬元,聘請高端專業團隊,對全村按4A級景區標準,進行綜合規劃和設計;再設置18個家庭農場,根據區域功能劃分,量身定制各自的面積、風格、位置、功能等。
盡管在今天看來,村里高價做規劃不算新鮮,但那時,人們普遍不具有這一理念,自然頗為不解,甚至當面潑冷水。可朱仁斌堅持認為,這錢花得值。策展那時,美麗鄉村在安吉已遍地開花,何以另辟蹊徑?他認為,傳統的點狀、局部發展,或者單一優勢產業已不再受用,必須立足全局,轉為整村發展,把田園式建設推向更高層次的花園式建設。
縱觀整個規劃,“差異化”是核心詞:18個家庭農場各有側重,錯落分布在東南西北四大區塊,再用一條長達4.5公里的軌道列車,將這些農場有機串聯,再融入休閑農業、民宿餐飲等經營業態,整個村子變成了一個旅游區。
從招商到選商,村集體與企業聯姻
規攤位設計劃解決的是頂層設計,具體還得看落地。2015年新春一過,朱仁斌便開始著手招人形立牌商。一開始,為了吸引投資,招商前,朱仁斌也用了些“招數”:先是把在外開酒店的弟弟、弟妹請回來,“下令”認領農場帶頭干;后又動用人脈,讓老朋友參與其中;最后,他還拉著一支十多人的隊伍,專門前往臺灣考查農場經營。因此,在大規模招商前,魯家已有三四家農場入駐。
不過,經過幾個月的試運行,問題也開始隨之浮現。“萬竹園”老板陳展覽策劃賢喜過去一直從事景觀竹的經銷,2013年看中魯家村的規劃后,準備再延伸到一產直接搞種植。盡管按照設計,18家農場不存在直接競爭,但他發現,畢竟大家都屬于小型規活動佈置模,競爭力相對有限,光靠一己之力,很難成氣候。
能否聯合經營、抱團發展?朱仁斌的想法恰好與浙北靈峰旅游公司不謀而合。2014年,靈峰公司與魯家村合資組建成立安吉鄉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前者以51%的股份控股,后者以上級部門項目投資和美麗鄉村建設補助資金入股。
如此一來,兩者權限清晰: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公司負責全村品牌活動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面上的統一運營;村集體則把握方向,提供土地流轉等中介服務,并為公司和農場爭取政策和項目上的優勢。
那么公司和農場間,又是什么關系?“鄉土農業”運營總監唐永前告訴記者,簡單說,就是統分結合的雙層經VR虛擬實境營模式:統,由公司負責統一的基礎設施配套、運營管理、市場推廣,以及統一指導所有農場的產品銷售和定價;分,則是農場具體的施工建設,包括農產品生產、加工和營銷等,由大家“八仙過海、互動裝置各顯神通”。
“旅游公司負責專業化運營,聯合奇藝果影像后,整個村就是一個大平臺,大家統一規劃、平臺和品牌,實行資源共享、融合發展,從而達到共贏。”朱仁斌坦言,以一村之力,去建設和經營規模如此浩大的旅游區,難免力有不逮,“這種經營機制,則恰好解決了落地困難。”
有了規劃,有了機制,魯家村馬上有了資本集聚的“洼地效應”。到2016年4月,家庭農場的招商引資任務宣告圓滿結束,還比預期多了3個農場,總投資超過了20億元。
記者看到,名單中,有蔬菜農場、果園農場、紅山楂農場、萬竹農場、野豬農場等。每個農場盡管規模不大,介于100畝至300畝之間,但投入卻不小,像花海世界的投資是3.4億元,中藥農場的投資是兩億元,最大的養老項目投資高達10億元。
現在,玖陽視覺運營方還在不斷“頭腦風暴”,思考如何創新內容,來吸引和留住更多客人。2017年“十一黃金周”,盡管還未正式對外開業,卻已有5萬多名游客慕名而來。朱仁斌說,有了這個大平臺后,現在的魯家村,已從“招商”變為“選商模型”,仍常有投資客拋出“橄欖枝”。
美麗變生產力,6筆收入促共富
“魯家的未來,村民最多將會有6筆收入!”談起“致富密碼”,朱仁斌認為,“三農共富”最為重要。怎么個共富法?6筆收入又分別是啥?記者好好盤點了下。
首先是租金收入,全村7000畝流轉土地,平均每戶的租金約為8000元。第二是就業收入,目前已解決700人就業,2016年發放工資2000多萬元,預計正常運行后還將更攤位設計多。第三是創業收入,如今不少年輕人形立牌人返鄉創業,有30余戶人家將房屋改造成精品民宿,開門迎客后,預計每戶年收入在20萬元以上。第四是分紅收入,根據測算,旅游區每年可迎來30萬游客,按照人均消費200元計算,將產生6000萬元營業額,除去成本和農場主的分成,魯家村在公司所占的股份能分得600萬元。而隨著景區不斷完善,游客不斷增多,村集體經濟也將逐年倍增。
最后兩筆收入更有意義,也最難估量。2016年底,魯家成立了美麗鄉村“兩山”培訓學院,并成為浙江省委組織部和省委黨校千名好玖陽視覺支書的現場培訓基地。“未來的培訓收入將十分可觀,隨之衍生出來的模式化輸出,還將為外地的美麗鄉村建參展設,提供從建設、舞臺背板設計、技術到資本的全方位服務,因此,最后一筆收入就是模式收入。”
“三農共富”有啥好處?安吉銀元家庭農場老板娘張小華認為,農旅融合離不開資本投入,但現實狀況是,農民自身發展能力弱,無論資金還是技術,或者人才都相對短缺,而工商資本參與其中,能聚集更多現代要素,補齊發展短板。不過,資本下鄉不能光讓“老板樂”,關鍵得帶著老鄉一起樂,玖陽視覺因為農民才是農村的主人,農業才是發展舞臺背板主體,不能代替老鄉,更不能剝奪老鄉。
“利益共享,本來就是市場經濟的內涵之一。這條準則堅守住了,就會形成一種良性循環。”朱仁斌解釋說,說到底,魯家村的創新模式就是農村、農業、農民的高度融合,從而實現共贏共享。
根據國家田園綜合體試點方案,未來3年內,魯家村還將至少投入4.5億元,這注定又將是一次飛躍。而發展好了,就能讓老百姓更有獲得感與主人翁意識。游客來村里游玩,如同回到老家般,熱情與好客成了所有村民發自肺腑的情感。
TC:08designfollow
發佈留言